展覽名稱:米羅特展-女人。小鳥。星星
展覽期間:(台北) 2013年6月8日~9月25日
(高雄) 2013年10月5日~2014年1月8日
(台中) 2014年1月18日~2014年4月27日
地址:(台北) 歷史博物館
(高雄) 高雄市立美術館
(台中) 台中國立美術館
營業時間:每日9:00a.m. ~ 18:00p.m. (17:30p.m. 最後進場)
每人票價:全票250元、優待票220元(憑學生證)、敬老票150元(65歲以上)
免費條件:115cm以下孩童、身心障礙者(憑証)及其陪同者一人
團體導覽資訊(每場30人、共40min):(週一 ~ 週五) 11:00、15:00
(週六、週日及國定假日)10:00、11:00、14:00、15:00
個人導覽機價錢:200元
官網:http://www.miro-mediasphere.com/
國立歷史博物館現在正舉行「米羅特展-女人。小鳥。星星」
總共展覽 86件米羅的真跡作品
包含58件畫作,也包括諸多作品如 雕塑、攝影圖像、織布、大型掛件等
其中也包含米羅孫子的個人收藏 (米羅畫給他的生日禮物)
大多來自西班牙巴塞隆納米羅基金會 及 米羅之家
多為米羅風格成熟後,1950~1970年間的作品(少數晚年作品)
都是首次公開展出,怎麼能錯過呢!?
(歷史博物館圍牆外面的海報、看板,上面附有米羅的畫作跟名言)
「我嘗試運用色彩就像以字詞作詩、以音符譜曲」-胡安˙米羅
米羅特展的售票窗,使用了米羅最常用的四種顏色
旁邊則是租借導覽的地方,導覽分為團體導覽(導覽員)跟個人導覽(導覽機)
租借一台導覽機需要 200元
個人導覽可以跟隨自己的節奏自由觀看,但要花錢
團體導覽雖然人擠人,但導覽員會說出許多導覽機沒有的小知識
因此想要如何觀展就自行選擇吧!
話說,這個售票窗也有玄機的,各位看出來了嗎?
是的,這個售票窗就是模仿米羅著名的畫作《鳥群》-1956 (如下圖)
也太有心了吧!!
===========================米羅知識小補充=============================
這幅《鳥群》作於1956年
這幅畫總共可分為三個部分來看:
『下方兩行鳥群』、『中間黑色長方形區塊』、『上方不規則曲線』
下方兩行象徵著各種姿態的「鳥」們,有不同的姿態,和不同顏色的身軀
中間黑色框框,框起來共有「兩隻大鳥」一隻往右飛翔,頭在綠色區
一隻往左飛翔,頭在紅色區
上方最右邊有一隻展翅高飛的小鳥,以及用不規則曲線和黑點構成的星星和太陽
「鳥飛越空間,牠可將我們帶離地面至更高處,到達不為土地所束縛的想像夢幻之境。」胡安˙米羅
===========================各位有懂了嗎?=============================
在特展大門斜對角,有中國信託合作的「米羅彩繪小屋」
展覽期間可讓國中以下的孩子們在裡面進行塗鴉(創作米羅的畫~)
在彩繪小屋入口處向工作人員報名即可,每個梯次為半小時並且限制10名。
(米羅特展的大門口,裡面是不准拍照的)
(門旁的大型裝飾,也是米羅的畫作,當天下著小雨,有小朋友正在玩雨水)
大家一定很好奇,為什麼特展副標題會是「女人。小鳥。星星」呢?
那是因為,這三個是米羅創作時最常使用的「符號」
米羅的作品深受「野獸畫派」、「立體畫派」、「超現實畫派」、「達達主義」
以及「西班牙古石壁上的符號」影響
因此,米羅的畫作呈現一種特別的宇宙觀,並有自成一格的符號。
「比藝術本身更重要的是它所留下的痕跡,是它所引起的迴響......藝術可以死亡、畫作可以消失,重要的是它以留下種子在這片土地上。」-胡安˙米羅
米羅重視的是創作及藝術本身,對於觀看者的影響
並且希望藉由畫作,將這種子播種在我們的心田,給觀看者啟發及教育
觀看時,可以試著從米羅的角度切入
去理解他簡單線條中所隱藏的巨大隱喻跟意涵
若是不懂也無妨,也可以保持一種完全的童真,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
重點是這幅畫對自己代表著甚麼,而這就是米羅所訴諸的影響力
這次「米羅特展」很貼心的
在大門入口處,有一面展牆,上面就有米羅特展的「符號解說」
因為裡面不能拍照,當下看到有其他看展人拿出筆記在畫下來
所以,我也就畫下來啦XDDDD
米羅特展 展內之符號解說:
(米羅特展的門票,以及展場內 符號大略解說)
米羅展場所附簡介、手冊
回來後,屁屁和小羽也心血來潮地在我們的「遊玩日誌」上小塗鴉了一下XD
上面分別有這次米羅特展的兩個圖章(大家別忘了蓋喔!)
左下方,還有這次在紀念品商店,拿五十塊換來的紀念幣XD (還不錯啦)
上面也有不少塗鴉,都是仿米羅的創作喔!(左下還有 Piro屁羅親筆簽名!~)
(這是導覽的簡介,跟我們的塗鴉XD)
(導覽手冊中有數件米羅的作品,反面則是米羅及這次特展的簡介)
而這次的米羅特展除了簡介外,也特製了米羅學習小本
打開會是一張長長的作畫空間,反面則有步驟解說
可以讓大人與小孩一起作畫、探索米羅的世界,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米羅特展 學習小本)
(學習小本上面的步驟解說,帶領你探索米羅的世界!)
米羅生平與小知識
(《自畫像》-胡安˙米羅,1919年,巴黎美術館收藏)
早年
米羅出生於1893年,西班牙的巴塞隆納。從小米羅就喜歡大自然,並對繪畫充滿興趣。可惜事與願違,他的父母希望他從商。直到米羅大病一場之後,方才說服父母,並開始了藝術之路。
1918年米羅擁有自己的第一次個展,這時他的畫風偏向野獸派(可見上圖《自畫像》、及下圖《蒙洛伊村及教堂》),並受野獸派、立體畫派影響。
(《蒙洛伊村及教堂》-胡安˙米羅,1919年,私人收藏)
(#:這幅畫作是米羅1918年夏天,開始創作的「精細風格」系列的最後一幅畫,在這幅畫中,我們還可以見到米羅受到立體畫派影響用寫實程度的不同來區別各種平面跟角度。)
前往巴黎 遇見超現實主義 (1920~1937)
1920年他前往巴黎,尋求新的靈感與刺激,於1920年3月抵達巴黎,住在加泰隆尼亞人開的旅館中,並參加了達達主義藝術家的聚會。那時在巴黎也遇見了已經有所成就的畢卡索,米羅相當崇拜畢卡索,年輕畫家與功成名就的前輩之間建立起深厚的友誼。期間,米羅往返巴塞隆納跟巴黎兩地,並持續作畫。
1921年,米羅舉辦了第二次個展,但很不幸的,米羅經過第一次個展失敗後,再次遭到重大的受挫,這次依然一幅畫也沒賣出去,但評論間已給予米羅肯定,並預告米羅遲早會在畫壇發光,經歷這次失敗,米羅下定決心,不濟任何代價都要待在巴黎,並獲得成功,下列這幅《農莊》是米羅當時畫風的最佳寫照。這幅畫是米羅寫實畫風的集大成之作,《農莊》結合了米羅過去所學,進化到另一個階段,用自我創作的語彙作畫,運用想像力將形體轉化成自己的語言。
《農莊》創作於1921年,到1922年才畫完,創作期間曾說道:「《農莊》可說是我鄉下生活的總結,從大樹倒小蝸牛,我想要把我所愛的一切都畫上去。我個人認為,把一座山看得比一隻螞蟻重要是很不智的,因此,我花了無數小時去創作,想要讓螞蟻栩栩如生。」
(《農莊》-胡安˙米羅,1921年~1922年,華府國家畫廊收藏)
1923年至1924年間,米羅的畫風有所轉變,許多藝術史學家稱為「超現實主義風格的轉變期」。這時期的米羅,從精細的寫實風格突然轉變為超現實主義,完全沒有過渡期,產生了許多充滿幻想景象的畫作,根據藝術史學家稱,可能是因為米羅羽達達主義畫家的接觸,並受到達達主義影響。
例如下圖一《耕地》,米羅再度以鄉間為題材,但是用了一種隱喻跟詩化的方式作畫,許多元素都曾出現在《農莊》,但米羅將這些元素內化吸收,並從而轉化為更強烈的、精神層面的畫作。
而下圖二《加泰隆尼亞風景》,米羅開始了新的繪畫語彙。物體和人物的外貌被簡化成為符號。米羅畫人物僅捉住需辨別人物的必須物件,例如:菸斗、小鬍子等。圖中,位於畫面左邊中央的獵人戴著帽子、抽著菸斗,一手持著菸槍、一手拿著兔子。而圖右方的圓球體長出一片葉子,象徵著角豆樹。
這種抽象化法運用線條和幾何圖形來簡化及表達呈現,例如直線代表靜態、波浪則代表動態跟活力;米羅更用文字結合進去化中,圖右下方的 SARD就代表著 Sardina (沙丁魚魚骨)。
自此,米羅畫風趨向超現實主義畫派,並在巴黎舉辦了第三次個展,並嶄露頭角,獲得了成功。
(《耕地》-胡安˙米羅,1923~1924年,紐約古根漢美術館收藏)
(《加泰隆尼亞風景》-胡安˙米羅,1923~1924年,紐約現代美術館收藏)
戰爭時期(1936~1940年)
1936年夏天,西班牙爆發內戰,米羅在那時移居巴黎,並準備預計在秋天舉辦的畫展,緊接著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因此,米羅那時的畫作深受戰爭的影響,畫作上雖未有表現明顯的戰爭場景,但藉由色彩跟意象,表達對野蠻行為的本能反抗。
米羅在當時,畫了《27幅纖維板畫》系列作品(如下圖一),表達他對毀壞國家安定的惡魔的反抗信念,畫中色彩新增了暴力的色彩,並且不再關注細節,而是讓墨彩恣意揮灑,以更迅速、更直覺的方式作畫。
而下圖二《拯救西班牙》,則是有感於西班牙內戰的狀況,米羅搬到巴黎,並完成這幅尋求國際支援的海報。緊握拳頭的工人就是主角,而畫作的顏色則代表西班牙的國旗。
(《畫》-胡安˙米羅,1936年,私人收藏)
(《拯救西班牙》-胡安˙米羅,1937年,私人收藏)
成熟時期(1940年後)
1940年,米羅返回戰爭結束的西班牙,並持續創作。1941年,受邀到紐約舉辦畫展,並大獲好評,特別是1945年舉辦的《星座》系列畫展,此時米羅已經在法國跟美國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1950年間,米羅搬回了西班牙的馬約卡島,因為米羅母親和妻子都是島上的人,因此米羅對該島非常熟悉。在那,米羅也擁有了第一個大型工作室,並創作大型的作品。
晚年的米羅(米羅75歲,也就是1968年後),米羅用他往後15年歲月,熱心投入在藝術創作上,並四處遊歷各地(蘇黎世、日本、瑞士、荷蘭等...),豐富自己的畫作。之後更成立米羅基金會,建立一個提供藝術創作者空間及擁有未來前景的現代藝術中心;他並且投入公共藝術跟織布藝術,晚年創作許多大型公共藝術跟各種織布藝術。
這次的展覽展出的畫作正是米羅1940年後,成熟時期的畫作,包含《星座系列》、《四種顏色的世界》、《蒙特洛伊系列》等等。
展出作品欣賞:
(《朝向彩虹》-胡安˙米羅,1941年)
(#米羅製作這幅畫時,遠離塵囂,不受戰爭影響,專注於如何將腦海中的星星表現出來,也因此發展出富涵個人色彩的網狀跟星星符號)
(《夜間的女人》-胡安˙米羅,1944年)
(#這幅畫描繪簡約的輪廓 ,星星佈滿整張畫,且並不是規律的幾何,而是形體的極度簡化。女人身排有著日月,圖左並有著小動物陪伴。)
(《被鳥圍繞的女人》-胡安˙米羅,1941年)
(#在米羅星座系列的作品中,畫家在繪畫上並沒有其他嶄新的元素,而是重新放入最新的顏色與線條構圖,交織在隱形的網線之中,並藉此將各種元素連結起來。)
(《人物與鳥》-胡安˙米羅,1948年)
(#:這幅畫中正中間藍色的人物是米羅的代表作之一,他的左邊有一隻紅色的小狗陪伴著他,周圍有一群小鳥圍繞著他們,小鳥的外圍又襯著許多星星,這樣一圈一圈的結構,也讓欣賞者感受到畫中的童趣)
(《星座》系列封面-胡安˙米羅)
(《逃離的少女》-胡安˙米羅,1967年)
(#這件作品,是米羅利用撿到的東西,重新拼裝而成的,這樣的手法在現代藝術十分常見。平底鍋成了少女臉部根頭髮,水龍頭則是比喻少女的思緒,再加上鮮豔的色彩,成為米羅最著名的雕塑作品之一。)
(《夜之鳥》-胡安˙米羅,1967~1968年)
(#大片紅色的底代表了戰爭席捲過後的大地;天空是綠色的,並有米字型的星星;中間的空白則是世界。畫中的黑色線條就是鳥飛行過後的軌跡。)
(《女人與小鳥》-胡安˙米羅,1969年)
(《洞穴之鳥II》-胡安˙米羅,1971年)
(#:這幅畫作靈感來自蒙特洛伊小鎮山丘上的紅岩石洞穴,裡面住了許多鳥。左上方橢圓形是鳥頭,右邊黑色大三角形是鳥的身體。)
(《蒙特洛伊》系列-1974年)
(#:這幅畫作描繪著米羅家鄉,蒙特洛伊的各種風情,包括各種昆蟲、動物、人物型態)
(《四種顏色的世界》系列-胡安˙米羅,1975年)
(《戴著漂亮帽子的女人。星星》-胡安˙米羅,1978年)
(#中央的紅色杏仁狀的就是女人,頭上則有著漂亮弧形的帽子與裝飾;圖的左方則有米字型的星星。)
米羅的畫作,充滿了童趣以及鮮豔的色彩,以及簡單的線條和符號,從而交織出一種獨特的,屬於米羅自己的宇宙觀,若是不加以了解,甚至不覺得這是大師的作品,而作品之下,卻又有這麼多蘊含詩意的隱喻跟意涵。
欣賞米羅時,不妨試著先做點功課,了解米羅的生平,並從米羅的角度先試著切入,去理解米羅構織出來的敘事方式,聆聽他的故事。
最後,可以試著放空自己,讓米羅的影響力在自己心中種下種子,用自己單純的理解力,去欣賞、探索米羅畫中的世界,將畫解讀成為自己獨一無二的想像吧!
參考文獻資料:
蔡衍明,女人˙小鳥˙星星-米羅特展,2013,時藝多媒體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Domenec Ribot Martin,「西班牙超現實主義大師」-米羅,2013,閣林國際圖書有限公司:台北
中天新聞:《超現實大師在中天》系列